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悬泉置的交通补给服务
发布日期: 2023-08-21 08:28:24 来源: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阳朔二年传车亶簙10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马丽

悬泉置是西汉敦煌郡下属的九处驿站之一,也是西汉时期从长安至敦煌沿途停靠的众多站点之一。对于东来西往的人员而言,不管是小规模的中转还是长距离的远途,均可从驿站得到食宿接待以及后勤补给。

悬泉置遗址出土的里程简和居延遗址出土的里程简,共同构成了汉代从长安到敦煌的具体走向与里程数。据里程简记载的内容可知,西汉时从京师长安到敦煌的路线具体走向,应是从今陕西兴平市境内的茂陵、过乾县、永寿、彬州市进入泾河流域,再过长武县进入甘肃东部的平凉市和宁夏南部的固原市,再过甘肃靖远、景泰、古浪县直到武威市。然后西行经武威丰乐乡、永昌县、山丹县,沿弱水(今山丹河)南岸到民乐县。继续向西北经张掖市西北的西城驿沙窝北古城到临泽县,再从高台县西北行至酒泉。经酒泉到玉门市,渡过石油河到瓜州县便进入了敦煌境内。

西汉敦煌郡下设了九个驿站,东起渊泉置,西行经冥安、广至、鱼泽、鱼离、悬泉、遮要、敦煌,最西到达位于阳关附近的龙勒置。汉承秦制,邮驿系统进一步完善,五里设邮、十里设亭、三十里设驿传或置,汉朝政府在沿途设置的如悬泉置这样的馆舍邸店,使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更加畅通和繁荣。

悬泉置是西汉政府设置的用于接待办理公务的官吏的场所。享用驿站提供的食宿与交通工具的前提是要持有官府开具的介绍信,即文献中记载的“传”或“传信”。

“传”是汉代的通行文书,是出行随身携带的出行凭证,类似于现代的介绍信。据学界研究,汉“传”长为汉一尺(汉一尺约为23厘米)到一尺三寸、宽为汉二寸(汉一寸约为2.3厘米)左右的木牍。传信签发的官吏、程序、所调用的资源均有一定的规定,不同级别根据持传者身份所签发的传信内容和接待资源各不相同。传信中注明了年月日、持传者的官职姓名以及同行者身份、出行任务与最终目的地等基本信息,以及持传者到达各传舍后需供应的膳食、提供的住宿以及调用传车的规格、数量及使用情况。传舍的官吏在查验传信时会抄写一份“传”的副本存档备案,待持传者离开前在原件上注明享食的最后日期,并重新封好交还给持传者。在完成接待任务后,负责传舍的官吏还会根据持传者享用的食宿等情况做好记录并定期汇总呈报于上级单位。

悬泉置遗址出土了西汉成帝建始二年三月,悬泉置厩啬夫上报的《传马名籍》。该册书详细记录了悬泉置内传马的基本信息,包括毛色、年龄、性别、性质、饲养、管理者等相关情况。传马是驿使传递公文以及使者往来的重要交通工具,西汉政府对其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

悬泉汉简记载悬泉置传马主要来源于郡库,另一个重要来源是所在地自行购买。购买传马时需由该县将所需购买的马名和数量告知出卖地的汉吏,出售地的汉吏再将所需马名印到相应的马匹身上,并以公文的形式通告相应的津关备案,马匹出关时以此为据进行核查。

悬泉汉简记载敦煌郡九所厩置有传马三百六十匹,加上诸骑置的驿马,敦煌郡使用在驿站的驿马和传马数量很庞大,敦煌郡还有很多驻军军队所使用骑马的数量更加庞大。为保障厩置驿站正常运转,首先就要保障驿站传马、驿马以及驿站的官橐驼、牛、驴疾病得到及时治疗,西汉敦煌郡为每个厩置配置了马医,马医的主要职责是为厩置诊断驿马、传马的疾病。敦煌厩置的传马、驿马在执行运送物资途中,发生疾病时就要派遣马医出诊,对于淘汰或死亡马匹及其他牲畜的处置,都需要由马医诊治来决定,还要得到主管相关官员集体诊治勘验是否有兵刃木索伤,排除其他原因致死后才能处理。

悬泉置出土了悬泉置啬夫尊上报的阳朔二年闰月悬泉置传车和亶舆的完好损敝情况文书。可见当时驿车作为邮驿系统中,传递消息、运送人员的专用交通工具,保管与维修也是置啬夫日常重要工作之一。对传车的保缮情况需要向上级以书面形式做出详细汇报,上级管理机构再根据汇报材料对“传车”进行核查。

官员调用“传车”必须持有传信,传信内容规定了“传车”的类别、等级、运行方式。汉代官员出行时驾乘传、驰传、置传。从悬泉汉简记录内容来看乘传在悬泉置中使用频率较高,传也是悬泉置中等级最高的车。使用者多半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有关,此外刺史行部奏事、官吏上计、官员赴任等也使用乘传。轺传作为最低级别的传车,使用次数最多,常见的如军吏诣部或返回驻地等。传车的使用方式在简文中用“以次为驾”来标示,即以逐站换乘的接力方式为使用者提供出行的车马。沿途的置厩不但负责提供传车,也要提供驾车的御者。悬泉汉简记载,悬泉置内附设的厩有“御”,其中包含“羌御”,说明悬泉置不仅提供传车换乘,还提供驾车的“御”。

随着西汉政府与西域诸国往来的频繁,经河西走廊到长安的西域国家人员越来越多。这些行人据其来源地可大致分为西域诸国、诸羌以及匈奴,依其身份又可分为王公、使者、质子、贵人、商贾等,可见这些外来的客使成分十分复杂。对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立了负责处理外事的机构。并在河西各郡县都设有专门负责语言翻译的翻译官,即文献中的“译者”。

《汉书·西域传》记载西域诸国也基本上都设有“译长”的官职,他们受命将公文翻译出来。据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发现的汉文木简可知,译者在西汉政府与西域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敦煌郡作为西汉政府交往西域诸国的要地当然也设有译者。据悬泉汉简记载的关于译者的释文可知,敦煌郡所配备的译官根据其地理位置以及日常工作的需求,可分为羌译、匈奴译、羌胡译等。敦煌地处于西汉与匈奴、羌与西域的交会之地,因其地理结构的复杂性,无论是送往迎来,还是商品贸易,都需要很多从事语言翻译的译者,这些译者在中原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丝绸之路上推动中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悬泉置作为沟通中原与西域诸国要道上的重要官方驿站之一,接待的对象主要为汉朝官吏或西域王公贵族。汉简记载悬泉置除接待解忧公主、冯夫人以及长罗侯常惠等汉使外,还接待了乌孙、龟兹、楼兰等西域使者。悬泉置作为一个接待机构,不仅见证了汉与西域诸国的往来,更为中西交通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责任编辑:王辉文
关键词: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