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阿里影业难以“逆势改命” 能否在影视行业的的“冰封期”迎来破冰?
发布日期: 2020-07-06 13:30:54 来源: 港股研究社

因疫情原因,国务院于近日发布通知,建议影院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暂不开业。据中国电影(14.160,0.43,3.13%)家协会《电影院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第一季度我国全国的总票房为22.38亿,同比下降了88%。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部分电影院已经开始积极的寻求自救措施了。

日前阿里影业公布,公司已经寻求并接获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确认其不反对该公司股份拟于新交所主板自愿除牌,建议除牌后,股份将仅于联交所进行买卖。截至当日港股收盘,阿里影业大涨9.0%,报收1.09港元,总市值292.360亿港元。可见,投资者对阿里影业的这一举措是持有肯定态度的。那么,阿里影业聚焦联交所后,能否在影视行业的的“冰封期”迎来破冰?

疫情加速行业洗牌 双重上市缺乏协同效益

阿里影业在1994年5月登录联交所,于1996年1月登录新交所。新交所的股票流通性比较好,市场比较活跃,对影视业、制造业的估价相对较高,那么阿里影业为什么会选择从新交所退市?疫情在这其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1. 影视行业全面停摆 聚焦联交所有助于资源整合

新跃社科大学的金融教授Sundaram Janakiramanan指出,“如果企业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未达到最低财务表现要求,那么新交所将会采取行动。此外,疲软的市场通常会伴随着不给力的经济表现,导致这些企业的财务表现也会不给力。因而,这些企业可能就会决定退市。”

自今年国家紧急关闭所有电影院以来,影视产业寒冬已经持续了4个月,全年票房损失估计将超过300亿元。同一时期,万达电影(17.540,0.69,4.09%)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净利润从去年的11.77亿元跌至-57.55亿元;横店影视(17.140,0.58,3.50%)营业收入20.32亿元,同比下降24%,净利润同比下降95.5%;持续亏损的华谊兄弟(4.090,0.17,4.34%)更是要靠定增融资来偿还债务、保证现金流。

5月28日,阿里影业发布了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财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阿里影业营业收入28.75亿元,同比下降5%;经营亏损9.81亿元。虽然,目前的电影和电视剧储备片单充足、现金储备充裕。但是,有相当部分阿里影业的合作伙伴面临着运营困难和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账面上的应收款项和投资项目存在回收风险,从而大幅计提了减值拨备。

所以,阿里影业此时从新交所退市,有利于公司的资源集合。阿里影业核心业务均于中国开展,因此,联交所在地理位置上更能配合公司业务。保留于联交所的单一第一上市地位可令公司集中资源发展中国业务,并有机会提高公司于联交所的股份成交量,从而提升公司在公司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心中的形象。并且从长期而言,疫情按下行业洗牌加速“键”,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将会陆续出局,而实力强盛的阿里影业等头部企业可以乘势推动整合,促使市场向头部进一步集中。

2. 成交量低合规成本高 新交所摘牌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经过近几年的数据统计,阿里影业发现其在新交所的成交量远低于联交所,令公司当前的双重上市安排缺乏协同效益。这反映出在新交所,这些企业未能获得足够多的价值,以及投资者的兴趣。

因此,董事会认为,股份在联交所进行合并买卖将不会对股份的流动性或公司日后融资活动的成效产生不利影响,反而会因为改善公司上市合规成本效益而增加股东长远价值。仅在联交所上市,或许有助于整合股票交易,带来更多流动性,而这将拓宽股东基础,并且增长企业作为投资目标的吸引力。通常,这样的流动性是股票指数在决定成分股过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

另一方面,从新交所退市可以帮助阿里影业简化合规责任。新交所规定,每一家新加坡注册的公司必须委托一个新加坡居民担任董事,并且在新交所上市的公司要把年度财务报表提交予新加坡税务局。

2018年,“限薪令”推行、政策严控、资本退潮、行业景气度下降,影视公司业绩下滑,;2019年,行业倒闭潮来袭、上市公司市值大幅缩水。2020年,影视行业寒潮未退,又遭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黑天鹅。作为内地四大票仓之一的春节档撤档,行业全面停摆,加剧了影视公司的经营困境。由于行业复工时间仍是未知数,因而影视公司在盈利及现金流方面仍面临巨大压力。

因此董事会认为,建议从新交所除牌将令公司减除与新交所规定相关的行政开支及合规责任,并令公司得以降低法务风险及合规成本,在疫情期间也能为公司起到节流的作用。总而言之,阿里影业从新交所退市确实是大势所趋,但是退市之后,阿里影业又将何去何从?

“内容”、“亏损”两座大山压迫,阿里影业难以“逆势改命”

当前影视行业仍处寒冬,但疫情带来的冲击注定是短期和局部的,不会改变行业长期的内在发展趋势。阿里影业从新交所退市,对于行业整合及业务创新都起到了加速作用,头部公司的优势也会更加明显,自然有利于阿里影业后续势能的释放,但阿里影业自身仍存许多问题,这也是其前进路上难以忽视的。

1. 牵手银河酷娱 阿里影业内容基因或将改善

3月18日晚,阿里影业发布公告称拟以不超过人民币4亿元收购天津银河酷娱60%股权。创立于2015年的银河酷娱,尽管成立时间尚早,但其内容制作能力出色,尤其是在网综方面。其中,《火星情报局》是其孵化的首个网综IP,首季节目斩获9亿播放量。

此次收购银河酷娱,一方面,阿里影业的自制内容品类将得到延伸,形成“电影+剧集+综艺”全品类生产能力。此前,银河酷娱和优酷在《火星情报局》等项目上的合作已经证明,外部优秀自制力量的加入,将会让阿里影业的优质内容产出实现充分提效。另一方面,布局影视产业多年的阿里影业,已在上下游拥有完整的商业变现生态和成熟的工具。自制综艺在组织、生产、宣发、变现环节均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可以承载淘票票、阿里鱼等多条业务线的商业需求,形成协同效应。

但阿里影业要想改善内容基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毕竟,在阿里影业披露的年报显示内容制作业务中的营收水平,远不如一些中等体量的电影项目带给其出品方的收益。并且其营收水准离华谊、光线、博纳等老牌影业公司内容制作方面业务10亿+的收入水准还差一个量级。

再加上近几年,腾讯、百度以及抖音、快手、B站这些后起之秀的迅猛发展。并且最近也有消息称,腾讯已经与百度接洽,意欲购买爱奇艺的股份,这对于阿里大文娱整个板块来讲都不是一件好事,而阿里大文娱的优酷土豆已经明显“掉队”、虾米音乐逐渐落寞,乃至其在影视领域都没有显著突进。

时至今日,阿里巴巴通过收购打造的大文娱事业部,已经成了整个阿里巴巴最大的鸡肋业务。今年6月,张勇亲自点将,将阿里大文娱CTO兼优酷COO卓庄然调任至飞猪。而庄卓然是在任职期间把文娱板块做到了有史以来最好成绩的年轻干将,这背后的用意值得让人揣摩。在这样的状态下,很难让人想象阿里影业近期还能在业内激起多大的水花。

2. 全产业链闭环实现 但持续扩大的亏损仍是个难题

2017年8月,阿里影业推出凤凰云智,2018年1月整合授权宝与阿里鱼,2018年4月推出灯塔,2019年3月并表阿里巴巴,与阿里大文娱打通了在内容、宣发、衍生品以及技术等多个层面的合作。阿里影业全产业链的最后一块拼图,云尚制片自2019年6月12日正式上线,阿里影业在影视全产业链的基础设施布局实现了闭环。

但是阿里影业在实现全产业链闭环的过程中,导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其亏损一直在扩大。在阿里影业5月份披露的财报中我可以发现阿里影业的经营亏损,由约5亿元扩大至9.8亿元。年度亏损由约3亿元扩大至11.7亿元。

这是由于一方面,行业整体增速放缓。2019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642.66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同比增长了5.4%,较2017年8.7%的增速进一步放缓。

另一方面,阿里大文娱也并不能给阿里影业继续赋能。根据阿里的财报,2020财年第四季度(截至2020年3月末),阿里大文娱实现收入59.44亿元,运营亏损44.91亿元。相比之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对手腾讯的文娱增值服务业务实现收入624.29亿元,同比增长19%。

虽然在实现企业产业链闭环的过程中,亏损是常见问题。但是一般在闭环完成之后,就会释放出比较大的利润。所以,亏损不断扩大无疑是在提醒阿里影业,其内部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综上所述,阿里影业除牌新交所,再加上虽然影视行业暂未复工,但是财政部、国家电影局联合发布《关于暂免征收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的公告》等一些影视行业的帮扶政策,或许能帮助阿里影业暂缓颓势。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阿里影业自制内容品类缺乏、亏损持续扩大,并且目前的阿里大文娱也难以为阿里影业赋能。所以,阿里影业想要改变如今的尴尬处境,并不是仅仅通过聚焦联交所便可以实现的。长期来看,继续完善生态优势,遵循“内容为王”的主旨才是关键。

关键词: 阿里影业 阿里 股票